简讯

  • 急斜特厚煤层开采扰动区(MDZ)煤岩体动力学变形失稳过程分析

    曹建涛;来兴平;崔峰;单鹏飞;

    为研究急斜特厚煤层开采扰动区(Mining Disturbed Zone,MDZ)内煤岩动力学灾害控制问题,综合利用现场声发射(Acoustic Emission,AE)与光学钻孔影像(Borehole Optical Image,BOI)技术方法,并依托乌鲁木齐矿区急斜特厚煤层煤岩体动力学灾害控制为工程背景,揭示了急斜特厚煤层开采环境条件下深部开采扰动区结构演化特征。结果表明:急斜煤层深部煤岩破裂与变形过程中"波-力"指标演化分为5个阶段(初始压密→破裂萌生→破裂加速→整体破坏→能量急剧释放);开采扰动区内覆层煤岩体局部动态演化特征显著,主要表现为局部应力畸变诱发煤岩体整体结构失稳和致灾;煤岩体变形破坏致灾是开采深度、煤岩体禀赋性、顶底板夹持结构及应力非对称效应共同作用结果,为急斜特厚煤层动力学灾害预报预测提供依据。

    2015年04期 5-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5K]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66 ] |[下载次数:184 ]
  • 含硫天然气管道连续泄漏规律研究

    陈晓坤;鲁昆仑;肖旸;王彩萍;

    为了预测含硫天然气泄漏后危险气体的扩散距离和危险区域的面积,以中国石油长庆油田第五采气厂输送管线为例,结合当地的实际环境,根据高斯烟羽模型选择适合于含硫天然气连续泄漏的控制参数,开展了含硫天然气在不同泄漏量、大气环境、地面粗糙度条件下连续泄漏的数值模拟研究,得出了相应的下风向扩散距离及其危害面积。结果表明:不同的条件下,天然气扩散的距离和面积不同。泄漏量越大,天然气扩散的距离和危害面积也越大,H2S的危险区域的面积也越大;大气稳定性越高,扩散距离和危害面积越大;地面粗糙度越大,扩散距离和危害面积越小。模拟结果可为人员疏散方案及应急救援预案制定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指导。

    2015年04期 1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K]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61 ] |[下载次数:280 ]
  • 新型岩石相似材料物理力学参数影响因素的试验研究

    林海飞;翟雨龙;李树刚;赵鹏翔;李莉;

    运用岩石力学、单因素分析法等理论与方法,通过制作以砂子、石蜡、油等原料的相似材料试件,开展了不同冲击次数、骨料粒径、油含量试件力学性质测试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石蜡砂子质量之比、油含量等因素一定时,冲击次数为7次、5次、3次,其峰值分别为0.180,0.142,0.123 MPa,冲击次数多的试件抗压强度高于冲击次数少的。骨料粒径为:0.2~0.3,0.3~0.45,0.45~0.9 mm,其峰值分别为0.079,0.114,0.145 MPa,骨料粒径大的试件的抗压强度总是高于骨料粒径小的。油含量为0,10,20 m L,其峰值分别为0.197,0.124,0.108 MPa,油含量大的试件抗压强度低于油含量少的。试件的抗压强度随着冲击次数的不断增大,均随之增大;随着骨料粒径不断增大,均随之增大;随着油含量的不断增加,均随之减小。这些研究成果对相似材料模拟试验具有一定意义。

    2015年04期 17-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3K]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72 ] |[下载次数:428 ]
  • 大佛寺煤矿低煤阶煤层气地面开采选区评价

    王生全;薛龙;马荷雯;李旭;吴佩;

    在研究大佛寺煤矿煤层气赋存地质背景基础上,探讨了影响低煤阶煤层气开发的主要地质因素,结合地面煤层气井产气量相关地质因素综合分析,优选了大佛寺煤矿煤层气开发的主控制地质因素指标及次级控制因素指标,采用加权指数法通过计算评价对象的综合得分,以综合得分高低判定煤层气开发优劣区,研究认为,大佛寺煤矿4#煤层煤层气以中等有利开发区为主,主要位于井田中东部,面积约占整个煤层气评价区面积的54%,有利开发区主要位于井田东部,面积较小,约占整个煤层气评价区面积的7.92%,不利开发区主要位于井田西部,面积约占整个煤层气评价区面积的42.04%.评价结果对大佛寺煤矿低煤阶煤层气地面开发有重要参考价值。

    2015年04期 29-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K]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48 ] |[下载次数:296 ]
  • 塔里木盆地轮南地区油气成藏期次分析

    姜林;薄冬梅;周波;张春莲;朱永峰;

    塔里木盆地轮南地区多期构造运动对油气成藏产生了重要作用,认识油气藏的形成过程与分布规律需要准确厘定油气成藏期次。文中根据目前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研究成藏期方法的特点,在塔里木盆地温演化过程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流体包裹体样品埋深范围在150 m以内的选取原则,统计了典型井主要含油层位样品的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并以5℃的温度间隔分别分析了奥陶系、石炭系、三叠系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分布。结合埋藏史-热史分析,认为对于轮南地区奥陶系沉积后主要成藏可分为4期:分别发生在中-晚泥盆世,大约在375~394百万年;早-中二叠世,大约在251~282百万年;早-中白垩世,大约在97~117百万年;新近纪,大约在4~18百万年。

    2015年04期 52-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5K]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48 ] |[下载次数:253 ]
  • 偏压荷载下地铁隧道变形特征及预测研究

    朱彬;王明明;

    以某市地铁区间隧道为研究对象,使用FLAC3D软件模拟分析了桥梁基础下浅埋暗挖法施工过程中,地铁隧道周边土体的变形和衬砌应力分布情况;同时建立了隧道拱顶沉降值的时间序列模型,并预测了拱顶沉降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由于上部桥梁基础偏压和土体强度较低的影响,在开挖完成后隧道的右侧地层出现了较大的变形;同时在隧道初次衬砌两侧边墙的中部也出现了较大的应力值,对于这些隧道部位可采用锚杆注浆加固或采用钢支撑进行加强支护,以确保施工过程安全可靠;另一方面,基于ARMA模型的时间序列分析法可以较好地模拟隧道结构的复杂变形,为科学分析隧道变形特点和较准确地预测变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2015年04期 66-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4K]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61 ] |[下载次数:109 ]
  • 框架结构的TLD减震控制研究

    王建;潘颖;

    针对5层框架结构模型进行模态分析,得出结构的前几阶主振型。设计出多组TLD减振方案,在基频周围对结构进行谐响应分析,对比不同方案的TLD减振效果,得出TLD的优化设计依据。并根据此依据,以某教学楼为实际工程背景,提出具体的TLD减震方案。对教学楼进行简谐激励模拟,结果显示TLD对教学楼的位移反应有显著抑制作用。再对教学楼进行地震波动力时程分析,结果显示TLD对教学楼的位移和加速度反应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研究表明,TLD对框架结构具有良好的减震应用前景,TLD优化设计方法可作为实际工程设计的参考。

    2015年04期 75-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5K]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59 ] |[下载次数:169 ]
  • 基于NSCT变换和压缩感知的图像融合

    吴延海;张烨;马孟新;

    针对NSCT变换分解得到的各个方向子带稀疏度不同的问题,文中提出了1种基于改进的CS_NSCT图像融合方法。首先对待融合图像进行NSCT分解,接着对得到的高频分量采用自适应的压缩感知方法进行压缩,并在压缩域融合后重构;对低频分量采用DCT能量准则融合,最后对融合后的高低频分量进行NSCT重构。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文中方法在减少了数据量的同时有效提高了图像的熵值、标准偏差、平均梯度等指标。

    2015年04期 88-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4K]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77 ] |[下载次数:155 ]
  • 330kV同塔双回交流输电线路的电磁环境研究

    赵建文;阎纲;王晓康;

    随着公众环保意识的提升,高压输电线路周围的电磁环境问题受到越来越多地关注,关于电磁污染引起的一些纠纷及案件也日益增加。而确定线路下方电场效应、无线电干扰和可听噪声等电磁环境参数是输电线路设计的关键问题之一。文中针对电磁环境中的4个主要电磁参数进行了研究,并基于对这些参数的分析确定了线路的设计方案。文中以陕西某条设计中的330 k V同塔双回交流输电线路为研究对象,详细分析研究其电磁参数。计算了腰型和紧凑型2种塔型下的导线表面电场强度、无线电干扰、可听噪声等电磁参数,对同相序和异相序2种情况下的各参数进行对比分析后,给出了最佳设计方案,为实际线路设计提供了有效的参考依据。

    2015年04期 94-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K]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52 ] |[下载次数:109 ]
  • 基于专家系统随机逼近的激光传感器的温度补偿研究

    樊荣;侯媛彬;张轶斌;郑茂全;孙维;郭清华;

    在实验测试及分析矿用激光甲烷传感器特性的基础上,针对激光传感器测量气体时对温度敏感的不足,提出一种基于专家系统的随机逼近的激光传感器的温度补偿的方法。首先根据分析实验测试数据推导出测量甲烷浓度与温度影响的关系式,然后根据测试的随机温度建立了专家规则,并设计制作出传感器补偿部分电路,最后对温度补偿效果进行了验证。实验结果表明,在温度随机变化下减少了测试数据的波动,使补偿后测试时间和测量精度都有较大的改善。该方法可对矿井气体检测安全生产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2015年04期 100-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7K]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61 ] |[下载次数:109 ]
  • 经纬金属网受载变形及力学性能分析

    葛凤忠;

    建立简单力学模型对过网兜中心的一根网丝进行力学分析,探究受载后网丝的拉力分布和下沉量,并分析其影响因素。发现金属网受载后,网丝拉力分布和变形存在规律。不与岩石接触部分网丝为直线,其拉力处处相等。与岩石接触部分网丝为弯曲状,其下部拉力最小,向上部逐渐增大。网丝下沉量与网丝长度成正比,比例系数为下沉角的正切值。网丝的下沉角仅与载荷、网丝的弹性模量和网丝的直径有关,与载荷呈现正相关,与网丝弹性模量和直径呈现负相关。网丝单位强度承载能力随应变的增加而增大,其增大速率却不断减小。不同几何尺寸的悬露面,其受载变形及拉力分布规律也不同,短网丝的所受拉力大于长网丝。通过以上研究,以期对锚网支护经纬网的使用提供指导。

    2015年04期 132-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K]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44 ] |[下载次数:128 ]
  •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征稿简则

    <正>《西安科技大学学报》是由西安科技大学主办的、以矿业类为特色、兼顾理工学科各门类的综合性学术性期刊。本刊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面向全国矿业领域及相关学科的科技工作者,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为繁荣我国煤炭科学事业培养人

    2015年04期 1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7K]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5 ] |[下载次数:62 ]
  • 姚桥煤矿东二风井1~#主通风机性能鉴定研究

    程根银;曹健;姚宏章;谢中朋;冯山;程宥;

    根据《煤矿安全规程》"每5年至少进行1次风机性能测定"的规定,为掌握姚桥煤矿东二风井ANN-2500/1250型轴流式通风机运转参数及性能,根据风机安装现有条件,采取不停产的条件下,运用精密气压计等设备,使用静压差法对1#备用主通风机进行性能鉴定。根据现场测试出的相关参数,绘制出姚桥煤矿东二风井1#风机的输出功率、风压、效率与风量关系特性曲线。通过测定结果和数据分析,表明1#主通风机性能良好,并能满足东二风井必备的井下用风要求。为保障主要通风机安全经济运行,针对东二风井通风系统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了相应的整改建议。本次ANN-2500/1250型风机性能鉴定的测试方法及结果分析,对类同轴流式风机的鉴定工作具有一定的借鉴和指导作用。

    2015年04期 v.35;No.144 415-4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K]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61 ] |[下载次数:95 ]
  • 毛乌素沙地西北缘不同类型沙丘土壤水分分布特征

    符超峰;赵景波;卞子浩;左俊;

    干旱区的土壤水分分布特征受气候、区域地形、植被、土壤质地等因素的影响,其本身也是整个区域环境的重要影响因子。文中通过对位于毛乌素沙地西北缘鄂托克旗境内的裸露流动沙丘、灌木覆盖沙丘、乔木覆盖沙丘3种类型沙丘不同地貌部位0~4 m深度范围内的土壤含水量研究,采用钻孔取样、烘干称重和粒度测试等方法,分析不同植被、地形和土壤质地等因素对研究区土壤含水量分布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垂直方向0~4 m深度范围内的裸露流动沙丘、灌木和乔木覆盖沙丘平均含水量变化均表现为迎风坡高于背风坡,且在灌木覆盖沙丘和乔木覆盖沙丘的丘间洼地的土壤含水量多高于迎风坡和背风坡,不同类型沙丘在各地貌样点不同层段含水量变化差异明显,变化趋势不统一。相同的沙丘微地貌,不同类型植被覆盖对于沙丘土壤含水量在垂向上的变化有较大影响,且灌木植被的影响大于乔木植被。除了植被以外,浅层基岩的隔水作用对土壤含水量同样有重要影响。土壤水分分布特征与土壤中不同粒级的颗粒含量有关,而植被通过拦截空气中的粉尘,提高了土壤中粘土与粉砂等持水能力强的颗粒组分,进而提高了土壤平均含水量。

    2015年04期 v.35;No.144 426-4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2K]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40 ] |[下载次数:316 ]
  • 准噶尔盆地南缘芦草沟组沉积演化及其对油页岩分布的控制

    冯烁;田继军;孙铭赫;程甘露;刘强;

    在准噶尔盆地南缘山前露头与钻孔中普遍见有巨厚的中二叠统油页岩沉积,其成因及分布范围一直富有争议。应用经典层序地层学理论,通过大量的钻井、测井资料、露头剖面资料的分析,识别出全区可对比的三级层序界面,并根据地层叠置样式、岩性、岩相的变化以及地球化学和古生物资料等细分出低位、湖侵和高位体系域,在连井剖面层序对比的基础上建立了准噶尔盆地南缘中二叠统芦草沟组以四级层序为单元的等时层序地层对比格架。在等时地层格架下,详细分析了二叠系中统芦草沟组沉积环境的演化特征,并进一步确定以妖魔山、水磨沟、三工河、吉木萨尔为沉积中心的油页岩分布范围,为进一步的油页岩矿开发提供了必要的理论支持。

    2015年04期 v.35;No.144 436-4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9K]
    [引用频次:24 ] |[阅读次数:54 ] |[下载次数:496 ]
  • 砂土地层顶管施工土体变形规律三维数值分析

    赖金星;王开运;侯丹丹;李锋宁;

    为得到顶管施工引起的土体变形分布规律、施工扰动范围和土体塑性区特征,以某污水干管顶管工程为依托,采用构建三维弹塑性有限元计算模型的方法,分别考虑正面推进力、地层损失和结构与土体的共同作用等因素对土体变形的影响。结果表明:仅地层损失作用下,管道周围2D范围内土体受扰动明显,推进面前后方土体均出现沉降,但推进面后方土体下沉趋势较前方土体幅度大;仅顶推力作用下,施工从横向和竖向对土体的扰动分别集中在管道周围1D和2D范围内,顶进面纵向前方2D范围内土体受扰动明显,推进面后方土体出现沉降,而前方的土体则出现隆起现象,但隆起值较小;在顶推力和地层损失2种因素共同作用下,地层损失是引起土体沉降的主要因素。通过以上分析认为砂土地层顶管管道周围2D范围内土体易产生位移,在施工中应引起重视,并采取一定措施减少其扰动程度。

    2015年04期 v.35;No.144 450-4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6K]
    [引用频次:26 ] |[阅读次数:64 ] |[下载次数:293 ]
  • 粉煤灰基胶结充填材料试验研究

    李凤义;陈维新;刘世明;关显华;

    针对目前性能优良的矿用胶结充填材料价格较高的问题,通过试验室正交实验的方法得到粉煤灰未经活化的最佳组分配比,而后通过对比实验找到1种粉煤灰活化剂,这种活化剂与粉煤灰、水搅拌陈放4~8 h后,能有效激发组分配方中粉煤灰的早期活性,活化后粉煤灰掺入组分配比后得到水灰比接近1∶1,粉煤灰占充填材料固体质量80%以上,8 h抗压强度大于0.8 MPa,1 d抗压强度大于3 MPa,3 d抗压强度大于4 MPa,初凝时间在90~120 min之间的材料配方。结果表明:材料8 h即形成大量针状钙矾石,3 d时产生C-H-S(水化硅酸钙)凝胶,7 d后钙矾石已被胶凝包裹。最后,按配方比例在桃山矿井下采空区进行充填工业试验,该材料虽掺入大量粉煤灰但仍能适应井下环境,具有快凝、早强、接顶率高等特点。

    2015年04期 v.35;No.144 473-4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0K]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52 ] |[下载次数:198 ]
  • 基于无线传感的物联网在隧道施工监测中的应用

    王亚琼;黄忆霖;王开运;李俊锋;赖金星;

    隧道工程所处地质条件复杂多变,施工中易发生各类工程事故,严重威胁施工与运营期间人员生命与财产安全。加强施工期间的监控量测,对保证隧道工程能否安全经济的完成具有重要的意义。为研究隧道施工过程中监控量测所面临的频率不足、费时费工等问题,采用物联网基础理论与技术,分析了物联网技术与隧道施工之间的契合度关系,利用现有物联网技术体系所拥有的全面感知,可靠传输与智能辅助技术,提出基于物联网的隧道施工监控量测技术,并成功应用于大宝山隧道工程。基于物联网技术的隧道施工监控量测技术能够对隧道工程的设计与施工提供足够的信息指导与反馈,与隧道施工区作业安全与质量管理契合度较高,充分实现施工过程智能化、信息化,起到科学有效的监控和预警作用,并且降低了整个工程的工程造价,具有一定的工程价值。

    2015年04期 v.35;No.144 498-5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8K]
    [引用频次:28 ] |[阅读次数:45 ] |[下载次数:660 ]
  • 非合作模式下动态下浮比例连续批次投标报价模型

    冯卫兵;

    为研究企业在非合作模式下、动态下浮比例时相邻两批货物的投标报价问题,并且提高企业投标的中标率,提出了理想基准价及最优报价比的概念,通过马尔科夫分析得到历史数据中各包每类货物平均报价,以此为基础建立了非合作模式下、不同时间连续批次货物、动态下浮比例时相邻两批货物最优报价值的比关系模型,并对最优报价比公式进行改进。以此模型为基础开发了投标报价软件,将其应用于某国有大型企业的项目招标中。使用本模型进行投标的公司在2014年6批次报价中每批次平均中标率从原来的6.02%提高到26.5%,全年6批次报价中标率均稳定,取得了理想的结果。结果表明:报价模型较好的解决了传统静态报价模型预测精度底,没有考虑到不同批次报价延续性等问题,同时模型提高了中标率,而且有很强的稳健性。

    2015年04期 v.35;No.144 505-5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K]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55 ] |[下载次数:386 ]
  • 生态文明城镇化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应用

    薛文碧;杨茂盛;

    中国现阶段城镇化建设步伐迅速,但是生态文明被忽视,生态环境恶化,生态产品供给能力薄弱,资源环境矛盾突出,传统城镇化难以为继。为了保证人民群众的健康生活和美丽中国建设顺利进行,必须将生态文明理念和原则全面融入城镇化全过程,提高城镇化质量,推动新型城镇化进程,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在深入理解生态文明和新型城镇化内涵和关系的基础上,构建了基于生态文明的包括经济发展、资源节约、集约高效、生态保护、生态损害、城乡一体、功能完善、社会和谐等8个一级指标,48个二级指标新型城镇化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改进的熵值法,对陕西省2001—2013年度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生态文明的资源节约、生态保护和生态损害3个板块权重较大,占总权重近50%,要提高新型城镇化水平,必须融入生态文明理念;陕西省新型城镇化动态发展变化呈总体上升趋势,其中经济发展、功能完善是拉动陕西城镇化水平提高的主要因素,生态保护、生态损害、城乡一体、社会和谐等4个方面则延缓了陕西新型城镇化水平提升速度。实践证明,该指标体系是科学可行的,可推广至全国各省市新型城镇化水平评价。

    2015年04期 v.35;No.144 511-5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9K]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87 ] |[下载次数:519 ]
  • 传统村落空间形态特色研究

    高茜;

    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战略目标"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标志着国家对乡村建设的重视。为了更好地继承和运用传统村落营建中将乡村自然环境与社会文化环境相结合的整体规划理念及方法,文中以陕西历史文化名村党家村为例,挖掘传统村落空间格局特点,运用了文献资料收集、实地考察走访和整理分析的研究方法,总结出党家村传统村落空间营造结构特色,它主要从自然环境的因借和人文精神两方面体现。在此基础上,从乡村人居环境和乡土文化的角度对传统村落的空间营造结构特色做探索,挖掘并传承传统聚落文化,为乡村的建设提供可行的规划思路和设计方法,推动当代城镇化建设。

    2015年04期 v.35;No.144 519-5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6K]
    [引用频次:29 ] |[阅读次数:265 ] |[下载次数:1078 ]
  • 下载本期数据